拉斯维加斯华人|拉斯维加斯华人论坛-ChineseInVegas.com's Archiver

欢迎加入拉斯维加斯华人论坛微信群!

super 发表于 2011-10-5 09:44

银行有多少“真理财”?

国庆节即将到来,又恰逢月末、季末的
存贷比考核时点,银行理财产品在市场上又现活跃姿态,产品名目繁多,投资标的纷繁复杂。
  银行究竟是“真理财”还是“真揽储”?是客户利益为先还是自身需求至上?记者进行了调查。
  据新华社报道
  “7天理财产品,收益高达5.4%,欲购从速。”日前,记者接到来自某国有银行的一条假日理财短信之后,就赶去附近的网店询问。想不到的是,额度为20亿元的理财产品在一天之内售完。
  温州“庞氏骗局”已经疯狂
  季末银行“吸金”有术
  为躲开揽储嫌疑,各银行推出一个月时间左右的理财产品,作为目前理财市场的主力军。比如,建行推出“利得盈”系列人民币理财产品,主要投向于债券以及货币市场,预期年化收益率在4.8%~5.2%之间。投资期限为15天~29天不等。
  据银行业内人士透露,由于银行理财产品资金到期会自动转为存款,因此不少银行在产品发行上都打“时间差”,计算考核日期发行。
  上半年银行“差钱”,发放大量收益诱人的理财产品成了揽储捷径。在银监会对短期理财产品加大监管力度之后,商业银行又出另一狠招发放短融信托类产品。随着房地产信托被叫停,能源类的企业成了接手者。比如,招商银行 就针对高净值客户推出了票据、短融类理财产品,起点一般在100万元以上,年化收益率至少可达6%。
  中德证券银行业分析师佘闵华表示,近期恰逢月末、季末考核时点,银行集中推出理财产品不难理解。同时,节假日前企业用大额资金的机会比较多,存款可能被搬移,所以银行只能想尽办法,比如发行高收益的理财产品来把存款留住,或者吸引百姓手中的闲钱。
  “理财热”背后绕道监管
  一位股份制银行内部人士对记者坦承,虽然银行在季度末总能卡住监管红线,但对于主要靠“吃利差”赚钱的银行来说,银行发放理财产品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用吸储得来的钱构筑一个资金池放贷以获取最大利益才是真。
  现阶段,市面上的理财产品按照投资标的不同可分为“票据信贷类理财产品”“货币型理财产品”“结构性理财产品”等。然而在这些产品中真正为投资者理财、保值增值的寥寥无几,不少产品仍以放贷为目的,从中赚取息差。
  该人士告诉记者:“有银行因无信贷额度而资金充足,采用"银银合作"或"银信合作"的模式来变相放贷。理财产品则是这些机构之间资金输送的通道,资金用途不在表内反映。”
  据上市公司半年报显示,有5家上市银行持有“金融同业理财产品”合计1381亿元,其中包括直接投资信托公司发行的“资金信托计划”。值得注意的是,这笔资金归属于“应收款项类投资”而非“信贷”。
  另一种绕道监管的模式是利用票据“转贴现”及“卖断+回购”的方法,为贷款额度腾挪空间,某些股份制银行先将票据卖断给其他机构,补充可贷款额度,再用理财产品进行回购,贷款规模就此消除。
  信托理财隐含风险不容小觑
  相比外资行打包投资股票、债券、期权的“结构化理财产品”所具的高收益、高风险特性,中资行这一场“资金池”的账面游戏所可能出现的风险一直未被投资者重视。
  第三方研究机构普益财富的分析师方瑞强调,投资者在购买中资行理财产品时要注意其投向,如果投资货币市场则风险较小,而投资信托等信贷市场的产品风险较大。
  信贷类产品看起来能够实现保本保息,其实存在很大的隐忧。一是信用风险,据社科院金融研究中心的分析,信贷类产品大部分无担保、也不保本。对于此类产品,银行只是代销,企业可能出现偿付困难。
  尽管银监会已下发通知叫停了6种违规模式,然而银行依然有办法绕道表外,不受监管。
  记者近日就发现,某银行苏州分行依然在发行一款票据信托计划,1个月期的年利率为6.5%,3个月期的年利率为7%,6个月期的年利率为7.5%。
  “若要彻底管住银行的表外业务,最关键的还是要控制信托,现阶段信托所带来的隐藏风险正在积聚。”一位股份制银行的资金部负责人说。
  专家指出,中资银行粗放的盈利模式不可持续,当务之急是加快利率市场化步伐,倒逼银行加快产品创新,改变当前“吃利差”的同质竞争模式。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2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