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奶奶的一生 [打印本页]

作者: 王平    时间: 2010-7-30 13:09     标题: 奶奶的一生

本帖最后由 王平 于 2010-7-30 18:11 编辑

(很久了,都想写一篇关于奶奶的文字,把奶奶给我讲的故事记下来。可我的写作水平日渐低下,一些故事也变得模糊。最近看到葆姑姑写得一些回忆性的文字,很多故事又变得明朗起来。 此文大段引用葆姑姑文章《阿妈》里的文字,对一些故事做了补充。8月2号,农历6月22是奶奶的生日,这篇拼凑起来的文章就算给奶奶的生日礼物吧)

奶奶的一生

我的奶奶——方玫清。生于1912年。她的一生,的确是一个勇敢面对逆境的故事。

她到晚年后,才平静而清楚地给我讲了她过去的一桩桩事情。当谈及她的童年生活时,她的脸上绽放出一种幸福的笑容。而讲到一些悲伤经历时,她总是老泪纵横,久久不能平静。


1
出身贫寒家庭的聪明好强女孩

奶奶,出身于殷实的小手工业(银匠)家庭。童年时,她有两个爱好:一是听故事;二是学刺绣。她七、八岁时自己就能阅读大本小说。十一岁那年,可以给别人绣嫁妆。

奶奶年轻时,高挑身材、小脚,其五官匀称分布在鹅蛋型脸上。弯眉、杏仁眼、白皙皮肤。她从小聪慧过人,个性倔强。她是父母的命根子,所以,她的乳名叫“栓梅”。她有一位前清秀才的舅父和一位大家闺秀的舅母(擅长刺绣)。这两个人物对她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谓是她的恩师。在他们的教育和熏陶下,将奶奶修练成了一个知书达理、举止文雅、有刺绣技术的人才。

奶奶的父亲是个银匠,外号叫——“方能干”。他不但有银匠手艺,而且是个古建筑方面的土工程师(曾参加过临夏太清宫的修建工程),又是林业方面的小米丘林。但是,他文化不高。奶奶五、六岁时,特别喜欢听故事。所以,他乘机让奶奶的舅父因势诱导认字、看小说、写毛笔字。她有着超过她年龄的天赋。舅父给念小说时,她就钻到怀里仔细地盯着看。到了七、八岁时,她也就基本上能阅读《红楼梦》、《西游记》、《聊斋志异》、《薛仁贵征东》等大本小说了。有时看着迷了,连饭都顾不上吃。晚上,还要在昏暗的小油灯下看。她还能写一手清秀的毛笔字。她性格好强,别的女孩会的,她不但要会,还要赛过她们。所以,针线茶饭她也学。她尤其爱好舅母的一手刺绣。她心灵手巧,舅母说,她天生是一种“刺绣家”的人才。她在舅母的指导下,勤学苦练。到了十一岁那年,已经可以给别人锈嫁妆枕头和鞋了。她个性特强,那时时兴小脚,缠足遗风还在,当他的母亲给她裹脚时,由于心慈手软,缠不紧,她就自己来缠。尽管痛的流泪,她也从不叫喊。最后,她把自己摧残成了个“小脚女人”。

在上世纪20年代,临夏还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小城市,女孩子受教育基本靠私塾。但在奶奶七八岁时,军阀马步青的太太马素琴在临夏东公馆办了素琴女子学校,奶奶有幸成为素琴女子学校的第一批学生。素琴学校与当时的私塾不同,它是一所西学,学制六年,当时的毕业生是抢手的国民小学教员。奶奶在穿着绣花鞋的小脚外面套穿了一双小皮鞋,去素琴女校读了三民主义,学了英文单词。可好景不长,奶奶念了几年西学后,她的父亲最终因受不了其他人的议论而让奶奶在毕业前放弃了学业。在70年后,每当奶奶提起素琴女校她的几个同学毕业时在临夏城坐着马车游园插花时,她的眼睛里还是闪着失落与羡慕。 在素琴女校里,奶奶认识了和她同岁的我的大姑姑,没想到十几年后,奶奶居然嫁给了自己同学的父亲,做了姨太太。


2
灾难性的三个月婚姻

奶奶19岁才结婚。之前,有不少人家托媒说亲,都被谢绝了。挑来挑去,到最后,她父母亲相中了一个小官宦人家。公公是个巡官(警察局的一个小官),婆婆是个家庭主妇,人品尚可。她的丈夫名叫熊贵,是个无业游民,他从小受到父母的溺爱,被种种方便所惯坏。行为举止,邪恶不堪,身上透着一股阴嗖嗖的邪气。

奶奶虽然受过教育,但嫁到熊家后,从早到晚,一天的繁琐家务,使她疲于奔命。打扫卫生时,把庭院及各房间打扫干净外,厨房也收拾的整洁有序。甚至连猪圈、厕所都打扫的干干净净。除此之外,还有针线茶饭。她的主要针线活是:用勾针和竹针构置出各式各样的女人帽子和发髻上戴的黑丝线网子(卖给小商贩)。另外,还接了些别人的嫁妆-绣枕头、绣鞋。用挣得的钱去补贴家用(熊家虽是巡官,但家境并不富裕)。奶奶的茶饭也很不错。公公经常请客时,离不了她做的一道道佳肴,客人们对她的烹饪技术赞不绝口。像这样的媳妇,邻居们都说:打上灯笼也找不着。可是,奶奶的丈夫“熊贵”,不但不感到幸运,反而表现出一种嫉妒、蛮横、凶恶。直至发展到-心理变态、人性扭曲。

奶奶的父亲和舅父都信奉儒教。儒家的“三纲五常”,他们常对奶奶耳提面命。因此,奶奶对公婆十分孝敬。对丈夫也很尊重,经常给他端吃端喝,还端洗脚水。但是,他倚仗着父亲的小官,想方设法地刁难、欺辱奶奶,以显示他的高贵与厉害。其行为像魔鬼、恶棍,他稍不顺心,就对奶奶大发雷霆,拳脚相加,凶狠殴打。邻居们经常听到奶奶挨打时,发出一种凄惨的叫声,但都不敢去干涉,只是摇头叹气。熊贵还扬言:“老子把你打了,你又如何?”奶奶身上的肉被他拧的青一块、紫一块,伤痕累累。公婆对这一切,看在眼里,明在心里,但是管不了,只好听之任之。婆婆可能为了给儿子消罪,对奶奶还比较客气、关心。只要大门口过来叫卖“凉粉”和“甜麦子”的小商贩时,总要给奶奶买着吃。就这一点,还给了奶奶一丝安慰。除此之外,奶奶感到:在这个家里,毫无尊严可言。因此,她变得自闭、自暴自弃。曾一度想过以“上吊”了此一生。但她一想到父母、舅父母的恩情尚未报答,就撒手人寰,这是最大的不孝。于是,她认命了。

一个月之后,奶奶的哥哥备了一匹骡子到熊家来接奶奶转娘家。奶奶正坐在卧室炕上的窗户跟前织网子。她一听见哥哥来接她时,心中难过至极,泪水狂涌而出。当哥哥进屋叫她时,她没敢抬头,她不忍心让哥哥看见她那张满是泪水的脸。而哥哥还以为奶奶在耍脾气,回去给奶奶的父亲发牢骚:“我再不去接你丫头了。我去叫她时,连头都不转,不理我……”。奶奶的母亲见奶奶情绪十分低落,晚上睡觉后,经过再三追问,奶奶才说出了实情。母女俩抱肩而泣。奶奶的父亲和哥哥被蒙在鼓里,一无所知。住了五天后,又回婆家了。情况依旧。

当奶奶第二个月转娘家来时,父亲发现自己的女儿,变得那么憔悴,并显得十分伤感。这才知道奶奶在婆家,受熊贵的欺辱与虐待,他本以为给女儿找了个好婆家,结果事与愿违。他悔恨莫及,泪如雨下。但小腿拗不过大腿呀!只好请了一位亲戚去婆家劝说,让熊贵改邪归正。他不但不改,反而变本加厉。于是,维系夫妻感情的绳索,彻底断了。奶奶下了这样的决心:她宁肯被官府关押,宁肯审案时在大庭广众之下与魔鬼“熊贵”对质,丢尽脸面,也要离婚。


3
艰难痛苦的三年官司

奶奶下了决心后,她度日如年的等待着哥哥第三次接她转娘家。回家后,她把熊贵百般虐待她的实情详细地告诉了父亲。并表示了她离婚的决心。她说:只要还有一点可容忍的余地,她是绝对不会公开家丑的。她的父亲听了,悲痛万分,但还是犹豫徘徊。因为在儒家伦理的重压下,一个小女子,居然提出与丈夫离婚,这会受到上上下下多少人的指责!况且偌大一个临夏城,还没有女子提出要和丈夫离婚的先例,但一看奶奶如此铁了心,也只好顺从。

奶奶她不顾一切地在结婚三个月后,向官府提出上诉,要求解除他们的婚姻关系。这件事,在河州城(临夏市)自上而下,铺天盖地,轰传一时。说什么:“一个刚过门不久(三个月)的儿媳妇,能够以强硬的口气上书婆家夫婿,提出离婚。这成何体统”。当然,这对那时的民间社会而言:是空前的。

这场官司,由于熊家的从中作梗,加之社会的舆论,被官府拒绝受理。第二次又上告:败诉。作出的判决是:“不准离婚,限十天由其父将女送回熊家。”面对鼎沸的舆论和败诉的打击,奶奶似乎有一种破釜沉舟般的勇敢,她宁死不服,她的父亲也坚决不送。事情就这样僵持了一段。

最后,官府以曾外祖父挑拨女儿翻婚”的罪名,把他抓去坐牢。曾外祖父在狱中气得不吃不喝,最后病得奄奄一息:脸色铁青,嘴边都爬满了苍蝇。官府便通知家属,把曾外祖父拉走。并要求奶奶的哥哥顶替父亲坐牢。过了半个月后,才把奶奶的哥哥放出来。可是,熊家又请了一帮地方上有名望的相爷,到奶奶家去威胁、恐吓。他们对奶奶说:“你如果痛痛快快地去婆家,我们可以保证熊贵再不会打骂你。你如果抗拒不去,我们就要依我们的规矩办事-给你做一套尼姑的袍子和帽子,放鞭炮送你到尼姑庵,削发为尼。你就一辈子过那种孤独清冷的生活吧!给你三天时间去考虑。”相爷们走后,奶奶绝望地大哭起来。她的父亲用坚定的口气说:“栓梅!别哭了。赶快准备一下,明天晚上,我们就走。到省上告去。”真是父爱如山。于是,父女二人雇了两匹骡子,星夜赶往省会——兰州。

到了省城兰州后,奶奶和她的父亲,人生地不熟,一片茫然。先找了一个小旅馆安下身来。然后,每天走街串巷地打问和寻找律师写状子。真是苍天有眼!终于找到了一位清贫却富有正义感的王律师。当他听了奶奶的哭诉后,义愤填膺,立即给她写了一封振振有词的状子。给省上的高级法院呈上状子后,法院决定受理此案。但被告——熊贵,逃之夭夭不出庭。所以,案子被拖下来了。

为了维持生活,奶奶的父亲天天出去打零工。奶奶成天以泪洗面,后来偶遇旅馆附近的一位好心老太太,把她们父女介绍到裴将军(裴建淮)家去打工。裴是一位与人为善,公正贤达的先生。曾外祖父做“花工”(种花、务花),奶奶给裴家的三个小姐绣嫁妆枕头和鞋。她们白天来裴公馆打工,晚上回旅馆睡觉。有了这份工作后,她们也就死心踏地呆在兰州,等待审判。

奶奶的父亲有小米丘林的称号,他用自己的勤劳与智慧,把裴将军的后花园,打造成了一个人间仙境。他十分辛苦:除了吃饭,整天呆在后花园里浇水、施肥、修剪。并给铺上了几条花石小路。又做了一座精致的小假山。到了夏天,花园里一片蓬蓬勃勃,生机盎然。前面庭院里的花架上,还摆着各式各样的盆花:鲜花怒放,色彩鲜艳,真是迷人。这一切,大大地提高了裴家的生活质量。奶奶的刺绣,也使裴家满意、高兴。她绣在枕头上的花、鸟、人物等,大家看过后,都啧啧称赞。说是:简直绣活了。她的父亲听了后,也深感自豪。

来到兰州已经一年多了。熊贵依然迟迟不出庭。这使父女二人十分焦急。忽然,有一天上午,曾外祖父有事外出,奶奶一个人在旅馆时,熊贵气势汹汹地闯入旅馆,要拉奶奶走——回临夏。奶奶要求他立即出庭。熊贵说:“你就是告到天上去,老子也不出庭!”一边骂,一边拉着奶奶的胳膊要走。奶奶大喊救命。他便气急败坏地扯下了奶奶的几撮头发,把右胳膊抓了几道深深的血印,还撕破了奶奶的衣服。一直拉到旅馆门外,奶奶坐在地上不走。他不停地连拉带踢,门外卖茶水的王老太太及摆小摊的宋大爷都上前来劝告。一会儿工夫,旅馆里住的一些客人,还有路过的人们都围了上来。大家对熊贵的那种野蛮行为非常愤恨。严厉斥责后,他才悻悻而去。

第二天,裴将军知道后,十分气愤。他帮助和鼓励奶奶把熊贵在旅馆闹事的情况再上诉法院。省高级法院看了第二份状子后,立即命令临夏警察局,将熊贵缉拿归案。但熊贵回到临夏后,又躲了起来。三个月后,才到兰州出庭。

法庭上奶奶一见熊贵,气得全身发抖。她的满腔愤怒变成了一股强大的勇气。她句句义正词严,声泪俱下。法官们无不为之动容。在人证、物证面前,熊贵的抵赖和狡辩,显得那般苍白无力。官司终于打赢了。父女俩面露胜利喜悦,激动地说:“被纠缠了三年的官司,终于胜诉了。这就是公义!” 整整三年呀!漫漫苦痛,不言而喻,而这个官司也是河州城乃至甘肃省第一个由女方诉讼离婚而胜诉的案子。维持了三个月的灾难性婚姻总算是画上了句号。曾外祖父把那封判决书珍藏了几十年。因为它是他们用汗、泪、血换来的。

打完官司后,在裴将军夫人的引荐下,奶奶花了二十个大洋,到一位苏州老太太处学习“苏绣”。这位五十多岁的刺绣师傅,看了奶奶生气勃勃的作品后,她说:“绣工精致,技术超群,完全上得了品格。”经过了两个多月的刻苦学习,她很快掌握了“苏绣”的基本针法和技巧。从此以后,她个人的独特风格与“苏绣”的风格结合起来了。这对她而言,真是“如虎添翼”。


4
离婚后两年的娘家生活——刺绣挣钱

摧肝裂胆地折腾了三年的官司生活,使曾外祖父花尽了所有的积蓄,还卖掉了老家——东乡里仅有的一点土地。但曾外祖父感到:让女儿脱离了护虎口,很值得。奶奶也深知自己父亲的辛苦和对她的关爱。回到临夏后,立即开始了刺绣工作,她说:“我要把阿大(临夏人对父亲的一种称呼)的血汗钱挣回来。”于是,她支起了木制的刺绣架,开始接活。她过去一直绣的是小型枕头和鞋。回来后绣的是:挂在墙上的大型刺绣工艺品,被装潢在长一米,宽半米,镶着玻璃的木框内。她的佳作有:《松鹤》、《松鼠葡萄》、《八骏马》、《天女散花》、《名人字画》,还有神态各异的人物等。奶奶她绣东西时,不光是照着别人画的完全照样绣出来,每幅画都融入了她的感情,反映了她的理解力、感觉和想象。所以她绣出的佳作:绣工精湛,栩栩如生。针法与用色上神妙独到,已达到让人分辨不出是绣还是画的意境。一幅画价值五十至一百大洋。奶奶说,她绣出的每幅画,不是为了生计,她都舍不得卖。她曾告诉过我,她非常热爱刺绣。在绣画期间,她每天凌晨四五点醒来后,躺在床上,把她脑子里思考的画面,映射到糊着白纸的大窗户上,去构想、琢磨。她就是这般的刻苦钻研。所以,她的作品具有创造性的特点。更神奇的是她那熟练的刺绣速度。奶奶的嫂嫂曾这样说:“你奶奶坐在刺绣台上绣东西时,两只手上下交替操作,那根刺绣针呀!简直像是魔针,有时候两人帮她穿针,都来不及。只听见绣针在绷子上下扎的声音——嘭、嘭、嘭、嘭……”。记得我在四五岁时,也看过奶奶绣花,我很早也学会了帮奶奶穿针。奶奶绣的仙鹤是那么逼真,记得我老是说:“奶奶,你不绣时,把仙鹤盖上,要不它们会飞走的。” 可惜奶奶晚年长期受白内障的困扰,我帮她穿针绣的那幅《松鹤遐龄》竟成了奶奶的绝笔之作。

奶奶在娘家的两年时间里,除了刺绣事情外,还养了一大“铺拦”蚕。她用蚕吐出的丝给曾外祖父做了一条丝棉袄和一条丝棉被子。另外她还抽空到临夏教育馆学习了一个阶段的文化。提倡妇女解放那阵,她把小脚也放开了。但由于骨头早已变形,足弓断裂,就是我以后看到奶奶的那双解放脚。


5
第二次婚姻

奶奶说,两年的娘家生活,她感到充实、幸福、愉快。但娘家也不是她的久留之地。作县长的爷爷那时候也听说了奶奶抵抗不满婚姻的故事和奶奶刺绣的高超技艺,屡次主动上门提亲,想纳奶奶做妾。但奶奶对爷爷的势力家业不已为然,数次拒绝爷爷的提亲。 记得爷爷在受到几次拒绝后很是愤怒,在娶了一位上海太太后公然和奶奶挑衅,婚礼时居然在奶奶家门口建个戏台,唱戏三天。奶奶追求平等自由,反对一夫多妻的封建婚姻制度,即使在过了六十几年,她在给我讲这些故事时,她的口气还是那么坚决:“我刚逃离一个苦海,我不会再跳进另外一个火坑。” 当时虽然奶奶赢了与前夫的离婚官司,但她的前夫还是没放过奶奶,公然在河州城放话,谁要敢娶奶奶,他就闹事。于是爷爷坚持不懈地追求和自己父亲的苦苦劝说之下, 她在思虑再三之后,抱着找一个靠山的心态,接受了与爷爷的婚事,又有了一个家。当时,爷爷四十三岁,奶奶二十四岁。而那时爷爷因遭奶奶拒绝而赌气娶的那位上海太太也已远走高飞。

我的爷爷,于1917年毕业于甘肃学院(兰大前身)政治经济系。毕业后,曾担任过几任县长,也从事过大量的教育工作。爷爷有一对炯炯有神的眼睛,高挺的鼻梁,厚厚的双唇,两只紧贴在头部的耳朵,古铜色皮肤。还有魁梧的身材。他是一位才华横溢、气质非凡、乐观豁达、富有幽默感和浪漫的人。奶奶到了鲁家后,爷爷把奶奶名字中的“梅”改为“玫”,和爷爷名字的中间字结合起来就是:一棵幸福香甜的“玫桂”树。奶奶曾说过:“我看重的是你爷爷的才,而不是官。” 我虽然没有办法理解他们那时候的情感,但在改名这件事上,看得出爷爷还是有一种浪漫情怀。

奶奶嫁给爷爷时,家里有一位大太太,大太太虽然是续弦(爷爷原配的太太生下三位姑姑后,死于当时流行的肺结核),但也是一个文化人,比奶奶大五岁,在素琴女校还和奶奶同过学。她温良、谦和、宽厚,待奶奶像亲妹妹一般。而奶奶经过了磨练,她对大太太也是非常尊重。她从不搬弄是非,道人长短。所以,大家过着恬静平和的日子。在这个家里,奶奶感到从未有过的舒畅。她那冰冷的心逐渐被融化了。至此,她才感受到了人间的真爱。大奶奶有时在兰州居住。期间,奶奶对大奶奶的儿女们,更加照顾,格外关心。到了晚年后,大奶奶先离开了人间。她的儿女们对奶奶十分关爱,隔三岔五地带着礼物去看望她。并把称呼由“姨娘”改为“阿妈”,使她感到万分欣慰。

在奶奶和大奶奶相处的日子里,从来没有闹过矛盾,也没有红过脸,她们和睦相处了近二十年。同类的一些家庭对此都十分羡慕。当时在河州城被传为佳话。奶奶到鲁家后,再没有刺绣挣过钱,只是给家里绣了些墙上挂的工艺品。另外,她在临洮时,曾在临洮女师担任过一年刺绣教师。深得师生欢迎。

奶奶一共生了七个孩子。四男三女。奶奶对子女的教育抓的很紧。她从不溺爱自己的孩子,尤其在做人方面。她说:“人像一棵树,若不浇水、施肥、修剪,它就会扭曲长不直,长不高。” 她常常以母代父,当自己的孩子与外面的孩子打架后,每次都是先把自己的孩子教训一顿,然后,向别人道歉。因此,邻居们对她很尊重。

奶奶和大奶奶,对家里的佣人从不摆架子,十分关心。之间没有主仆关系。她们经常下厨房帮灶并指点。还专门布置了一间大房子,让佣人们的家属进城来时住宿。所以,我们鲁家这个大家庭里,每天都充满了欢乐的笑声。即便到了80年代,奶奶在街上碰到以前的佣人,生活困难的,奶奶必定慷慨解囊,从口袋里掏钱接济这些以前伺候过他们的人们。

土改后,爷爷进了监狱,奶奶领着自己和爷爷弟弟家几个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孩子,到北塬大鲁家村,开始了自食其力的生活。奶奶回忆说:“我在鲁家,过了剥削生活十六年。劳苦了二十一年,我也算偿还了我过剥削生活的罪孽,她的一双曾经绣花弹琴的手在贫瘠的土地上辛苦劳作,养活了一大家人,成为生产队的劳动楷模。

刚到北塬后,生活与劳动中遇到了不少困难,从未务过农的奶奶开始学着干农活。但奶奶是一个与命运抗争的稀有人才。她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农民种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家里的针线活都在晚上做。有时还要接些别人的针线活,做完后换些包谷面和洋芋来补充口粮。为了把儿女们都培养成国家干部,她便没日没夜的劳动。她学会了犁地、种地、收庄稼,赶着毛驴进城驮粪等等。记得奶奶说当时她赶着驴走在她曾经悠闲地逛过的街道上驮粪,在受着人们指指点点时,她一点都没有不好意思,她始终记得自己的身份,不卑不亢。在农村,凡是男人能干的活,她都能干。就像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在维护着那个家庭。她一年四季,手脚上都裂口流血,但她毫不在乎。饮食上,她几乎不吃细粮,把细粮让给爷爷和儿女们吃,而她自己终年吃的是包谷面撒饭和大麦面饼子。通过她的辛勤劳动,她的7个孩子最终都受了教育,完成了学业,在当时有着黑五类政治背景的伯伯姑姑们都出色地干出了成绩,她也终于把孩子们都培养成了国家的优秀人才:教授、副教授、高级工程师、作曲家、高级技工、优秀音乐教师。

到老年,她仍老当益壮。为了支持儿女们在工作中干出好成绩,给每个儿女都程度不同的拉扯过孩子。

爷爷比奶奶大19岁,到了晚年,奶奶就像伺候老父亲一样的养老送终。

总之,奶奶是一位勤劳、勇敢、聪慧汇集于一身的伟大母亲。她的优秀品质渗透到我们子孙的血液和骨髓,使我们受益一生。

奶奶的一生是不平凡的一生,是吃苦奉献的一生。她在旧社会是反封建的女先锋。真是了不起呀!解放后,为了儿女们的前途,她呕心沥血,使各个儿女都事业有成,家庭幸福。然而,她自己超额完成了人生的使命后,却悄悄地、静静地离开了人世。享年89岁。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思念和深彻入骨的悲哀。

奶奶虽然没有一手将我带大,但她在我童年里有着不可泯灭的记忆。我记得三四岁时,第一次见奶奶,她和我有一双小脚,被我欺负的外婆不同,显得那么冷静高雅。当爸爸第一次准备把我留在奶奶那儿,在面对我私心裂肺嚎哭的时候,我清楚地记得她是那么地淡定,她看着在地上打滚的我,看着我的眼睛轻轻地说了一声起来,我顿时止住了嚎哭,顺从地跟着她往屋里走,从此开始了和她认字读书的生活。奶奶教会我的不止是认字,她更多地培养我如何做人。奶奶从幼儿时培养我的良好生活习惯使得我受益终生。(记得在美国上大学时和一位美国女生约会,她的家人很惊讶我有西方人的table manner,但其实就是奶奶身教言传的习惯)奶奶从不溺爱孩子,但她留给子孙们的爱却又是那么地伟大。 我到兰州上高中时,和奶奶住在一起,直到我上了大学再出国,在奶奶生命中最后几年,像一个老朋友一样倾听着她的故事,也使得她生动地故事成为我生命地财富。我2001年回国最后一次见到她,她拉着我的手默默流泪的场景,可没想到,半年之后,她竟撒手而去,让我“带奶奶去美国看看”的许诺成为我终身的遗憾

奶奶啊,我想你!


作者: 小金    时间: 2010-7-30 23:53

非常伟大的女性!!!
作者: busybull    时间: 2010-8-2 12:52

回复 1# 王平

温厚而坚忍的旧时代女性。




欢迎光临 拉斯维加斯华人|拉斯维加斯华人论坛-ChineseInVegas.com (http://www.chineseinvegas.co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