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次发布综合自然灾害风险“警示图”
阅读[4872] 回复[0] 打印 | 收藏
字体大小: 小 | 大
 
|
中国首次发布综合自然灾害风险“警示图”
一项历时近10年的自然灾害风险研究成果《中国自然灾害风险地图集》近日在北京发布,该地图集着重展示了中国各类自然灾害风险的区域分布特点,是中国发布的首部中国综合自然灾害风险“警示图”。
# D5 S- T0 b& a: L) N+ ]/ ^8 A/ z 参考数百年来发生在中国的自然灾害记录及相关损失数据,这本地图集收录了400余张地图及数十张统计表格,以独特的角度展示了中国自然灾害分布格局。尤为引人注目的是,这份地图集显示,中国自然灾害风险等级呈现出“东部高于中部、中部高于西部”的格局。
$ y6 \: \9 y* T$ L0 T, p 其中,长三角及长江下游沿江地区、淮河流域、华北平原及京津唐地区、两湖地区、汾渭盆地、四川盆地、下辽河地区成为中国7个综合自然灾害高风险地区。
8 _1 D3 ]2 M1 \- x 此外,这部地图集还对影响中国的地震灾害、台风灾害、水灾、旱灾、滑坡与泥石流灾害、风沙灾害、风暴潮灾害、雪灾、雹灾、霜冻灾害、森林火灾、草原火灾等灾害风险进行了评价,着重展示了这些灾害风险的区域分布特征及规律、各省区市综合自然灾害风险的空间差异。$ J+ R. k2 m9 y2 r& G3 X% G* p
1 [- j U3 L1 m
% i- ~/ S+ }( e& [. o" M9 Y$ x4 p 该地图集主编、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副主任史培军表示,这项科研成果将为中国各级政府和企业制定综合自然灾害风险防范对策提供翔实的科学依据,也将对中国开展社区减灾、增强公民灾害风险防范意识、提高公民避险自救本领产生重要影响。$ Q9 i% g1 \. ^ K( h8 B2 C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种类多、灾情最为严重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从有人类记录以来,旱涝灾害、山地灾害、海洋灾害每年都在中国发生。2008年以来,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青海玉树地震、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等相继发生的重特大自然灾害给中国带来巨大损失。仅三年前发生的汶川地震就造成8万多人丧生或失踪,直接经济损失达数千亿元。+ i: l+ Q; M+ S5 W, f$ a7 ~
“中国面临自然灾害的风险正在上升,可能正在进入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时期,”史培军说。这意味着中国必须“未雨绸缪”,深入研究重大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规律,认识灾种之间、灾害与生态环境、灾害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为提升预警和防灾减灾提供决策支撑。) K1 Q, c" h/ g5 D" e
事实上,针对近年来频现的自然灾害风险,中国政府已经加大了对综合减灾的研究力度,在2006年至2010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中国部署了多项综合减灾的重大基础研究项目、高技术研发项目和科技支撑项目。由史培军领衔承担的重点科技项目“综合风险防范关键技术与示范”就是其中之一。! x# A2 Y8 S! i
此外,中国政府试图通过多种方式增强人们对地质灾害的辨识能力和避让意识,确保地质灾害防治成为各项规划建设的前置条件。5 o9 P6 ~) Q0 |
但不少专家指出,中国目前对各类自然灾害的设防能力仍然比较低。“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综合国力逐步增强,我们要舍得花钱,逐步加大投入,提高设防水平,这样,才能更有效地保护我们的生命和家园。”史培军说。
' n h( m% c, v/ q% q* R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汪民近日在全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视频会议上也指出,当前,各地对地质灾害辨识能力和避让意识还很薄弱,大量城乡和工程建设单位只重视工程施工,不重视地质状况勘查和地灾隐患排查,往往选址在地质灾害隐患点。一些山区县城、乡镇和村庄建在滑坡体或泥石流冲洪积扇上,由于条件限制,没有全部搬迁,发生地质灾害极易造成重大损失。9 m/ ~3 L) z: m2 J1 M( H$ t" {7 j
为应对严峻的地质灾害防治形势,国土资源部近日宣布将成立地质灾害应急管理办公室及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以加强地质灾害应急管理机构和应急技术支撑机构建设。
5 z# n P, H: W5 l 史培军认为,在提高设防和应急处理能力的同时,政府也应进一步加强对公众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帮助公众认识本地域内存在的自然灾害种类及其风险等级,从而学习、掌握相应的灾害风险防范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3 I- z) o. ^% l
为增强全社会的防灾减灾意识,中国政府自2009年起将每年的5月12日定为全国“防灾减灾日”。今年“防灾减灾日”的主题是“防灾减灾从我做起”。
! x- ~' j. H B0 m 据悉,此次防灾减灾日前后,中国各地将组织地震模拟互动、消防演习、科普知识有奖问答等系列活动,向全社会宣传防灾减灾知识,增强公民防灾减灾意识。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