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击案重唤公众改革诉求
阅读[10248] 回复[0] 打印 | 收藏
字体大小: 小 | 大
  
|
2007年克郡委员会对备受批评的警察开枪致死案复审时,在一片改革的呼声中对验尸官讯问程序做了修改。
2 }( n8 ^8 z/ p0 b3 p5 S 当时内华达美国公民自由联盟(ACLU)称,这一变革不足以对他们所称的对警方有利的讯问程序产生制衡作用。时隔三年,该联盟的常务法律顾问艾伦利希滕斯坦说,讯问程序到了不改不行的时候了。4 d3 p( j2 Z1 q
他说:“这么多年了,仍然有同样的问题,说明这一系统性问题还没有真正得到纠正。”
% [- T d8 m' a) n, Y7 i9 N 近来的几桩引人注目的警察射杀案激起了公众对讯问程序的关注,ACLU、社区团体和政府官员又呼吁对克郡开枪致死案进行复审。
6 d4 b+ E! v$ V* i' M ACLU援引“日益增长的要求改革的民意”,在社区团体委员会和政府官员复审之后,准备要求郡委员实施2007年被驳回的关键改革。至少有一名委员表示支持。该委员说:“到了该重新审视的时候了。”他相信目前的系统在根本上是有问题的,并支持三年前被驳回的改革建议。
7 ?- U3 q6 N5 }( U7 g 今年七月发生的埃里克斯科特致死案重新燃起人们对讯问改革的兴趣,当时前陆军军官斯科特在沙漠林的Costco店门口被三名维加斯警察射杀致死。目击者众说纷纭,警方接到Costco一店员拨打的911电话,称一带枪男子在店内,行为古怪。警方称医疗器械推销员斯科特,在警察接近他时拔出了随身合法携带的两把手枪中的一把。! w2 g9 d, n4 I: F
斯科特案的讯问周三在公众和政策制定者的少有的关注中开始了,人们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兴趣,部分是因为死者的良好的形象,案发地点属高档社区,以及斯科特家人对警察和讯问程序的高调批评。( y1 e. [0 }" U; m* R) _6 x
力争将此案的讯问过程在克郡电视频道播出的委员史蒂夫西索拉克说,他将在看完讯问之后决定是否需要改革。
1 p1 a1 o3 _/ x2 r 非正式的讨论已经在社区团体和民选官员中展开,主要话题是审问程序的改革。警长道格格勒斯皮说他已经与大都会警局工会、全国有色人种进步协会等组织就审问程序问题进行了探讨。他不建议进行任何改变,但他同时承认审讯程序并不完美。 Y+ y( x( e7 E" P1 M: @ K
审讯是一个调查事情的过程而不是审判,审判是由陪审团决定警察的行为是否合理、可原谅或者属于刑事。在非对抗性听证中公诉人对证人提问并呈示证据。死者的家属代表不能直接向证人提问,只能向监督听证的治安法官提出书面问题,由后者决定是否提出问题。# |" d. b3 O8 ^' E# y
ACLU和其他人认为家属代表应当被允许直接向证人提问。2007年Giunchigliani委员、ACLU和别的人支持那项改革,但是遭到委员会的反对。宪法第五修正案赋予警官反对自证其罪的权利,以及面对家庭律师的交互讯问时拒绝作证的权利,委员会担心警官可以引用此修正案来有效地阻碍信息传递。- Q8 a7 l7 \0 t6 X2 ~
Giunchigliani说,对讯问程序的新评价可能会参照2007年的建议和西雅图地区的讯问程序。西雅图的金郡允许家人代表向证人提问并在听证之前查看证据。她认为克郡不需要像三年前那样组织另一个公民委员会来提出建议。
8 q" R5 ]# c3 B0 M! s 在其它州讯问并不常见,如果有警员涉及死亡案件,常常是由一个公诉人办公室或大陪审团进行私下复审。克郡检察官大卫罗杰的职责是指导讯问,他强调,公众常常希望讯问更像是刑事或民事审判而不是对枪击环境的事情调查。而事实上讯问不是刑事或民事审判。5 z* o1 {/ r6 M5 a2 x
他说:“批评讯问系统的人士希望讯问与过去不同。”在警官以犯罪的方式杀了人时,他们会在讯问之前就受到指控。
4 V5 g$ E2 K! U4 a j 他在这里以一个警官从车上进行的致人死亡的射击案和15号公路上一辆超速警车撞击另一辆车导致4人死亡的案例进行说明。这了两名警员都被罗杰的办公室起诉并送进了监狱。
) T7 C& A/ y6 y 克里斯科林斯是警察保护协会的执行主任,该协会代表了2500名维加斯普通警员,他指出,现行的讯问是公开并向公众开放的,因此没有改革的必要。
! F% |1 g5 S4 n% @ 他说,如果增加家属的律师到程序里警员也许会终止合作。“如果讯问变成更像刑事审判似的,警官可以拒绝参加,那还有什么意义呢。”) |% l# q7 d- R0 d
他指责一小部分人在推动改革。他说:“在我们警员有人因杀人被投入监狱之前,这个小部分人组成的少数派是不会满意的。”
; }) F: Q* X' v2 k& O. W# C
$ s1 g# ~9 R ]+ B! D; B0 b--文章来源:拉斯维加斯时报 |
|
拉斯维加斯华人论坛/华人信息网
www.chineseinvegas.co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