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对华转强硬 学者称中国误读美方善意(图)
阅读[6026] 回复[0] 打印 | 收藏
字体大小: 小 | 大
 
|
3 P5 k7 Q! U/ Q
奥巴马和希拉里
3 `0 F% x7 W- A C5 ~" r) V1 v: R+ @1 B
' d5 d- b9 d* b. x6 ^" T' e6 ]
7 P7 K) |) {$ |% p 奥巴马为何对华转强硬
& I; ]3 x# x# v0 q 奥巴马上台之初更强调对华合作,今年以来逐步调整对华政策
9 S" }8 J" X6 x6 _: n$ u 美学者说,中国误读了美方善意,低估了美国实力- {, L" Q8 ^2 c& l6 U- D
本报特约撰稿人/蒋翊民
' B' K' ?' I. V/ W2 A 2010 年夏季席卷全球的高温似乎并未波及当前的中美关系。在经历2009 年奥巴马执政之初热恋般的牵手之后,步入2010 年的中美关系却日渐冰冷。特别是入夏以来,中美间的紧张关系日益升级,双方的言辞越来越激烈。中美关系似乎再次走进了一个“三岔口”式的迷局,令人不禁对其未来有所担忧。
# w* Q2 }0 d7 W Q0 B8 n7 @ 中美关系又现拐点& n7 h/ M1 l* N$ ?( M5 v8 m2 o0 @
2008 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迫使临危受命的奥巴马一改前任的单边主义作风,转而更多地采取多边主义手段解决美国在国际上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在此背景下,执政之初的奥巴马政府在中美关系上采取了相当积极的态度,主动回避了双边关系中的敏感问题,务实地着眼于同中国合作解决紧要的棘手问题。- O+ o! p2 b. ^! d3 I
但今年以来,奥巴马政府出现了调整对华政策的态势。新年伊始,奥巴马高调宣布将在贸易问题上对中国采取强硬姿态;在中国举国欢度传统节日春节之际,白宫又曝出奥巴马即将会见达赖的消息。在经历5 月底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的短暂热络后,中美关系很快又因“天安号”事件而出现紧张。围绕着“华盛顿”号航母是否开进中国“门户”黄海参与美韩联合演习的问题,中美两国进行了一番明里暗里的较量,但美国最终仍执意要派遣航母进黄海。而美国国务卿希拉里高调宣称南海问题“事关美国国家利益”的表态,更是激起了中方的强烈反弹。
) D* ^, t* A* ]2 _ 回顾奥巴马上台以来中美的互动,尽管双方在应对金融危机、制裁伊朗等问题上达成了一定的共识,但在朝核问题、气候问题等上分歧依旧,这也引发了美国国内对奥巴马政府的批评,促使美方开始评估一年多来的对华政策,并酝酿政策调整。
9 A5 N( ]# u6 G1 U, s6 F3 ^, T9 p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 奈日前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宣称:中方“误解”了美国的善意,将美方的一些主动姿态视为是因金融危机导致的国力衰微。而美国《华盛顿邮报》也在头版刊文指出:“中国政府不断试探美国的底线,特别是把南海问题上升为中国的‘核心利益’,令美国必须采取强硬态度进行回应。”而颇具影响力的《外交政策》杂志则干脆断言“中美关系已经出现转折”。
4 z# [2 e1 o' z0 n- u& u 国内政治影响对华决策
; K0 B1 ?5 ~+ `7 G! t 奥巴马政府调整对华政策的同时,美国外交政策制定班底中的鹰派势力也日渐抬头。据美国智库赫德森研究所分析,奥巴马在中国问题上改换阵营,主张遏制中国的“战略派”逐渐得势。此前,人们往往将中美关系的波动归因为美国外交政策制定团队中缺乏了解中国的“知情人”。但事实上,当今奥巴马政府内部并不乏对中国了解的“知华派”,但“知华”并不等于“亲华”,其维护美国国家利益的根本目标不会变化。无论是哪派主导美国对华政策,都不意味着美国会停止给中国 “制造麻烦”。* R7 I1 W* N, Q* `0 X: A' N5 q
从更长远的角度看,奥巴马政府对华政策也须服从其执政的总体策略。当前美国国内经济复苏前景依旧堪忧。新近公布的美国经济数据显示,美国第二季度的经济增速再度放缓,这也导致奥巴马的支持率不断“遇冷”。据《华盛顿邮报》和美国广播公司公布的最新一期民调显示,六成受访民众表示,他们对奥巴马政府缺乏信心。民众支持率下挫不仅影响奥巴马政府的国内施政,并且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吞噬奥巴马政府的外交决策空间。8 `$ E& v2 W5 Z
尽管外交问题并非当今美国政治的中心议题,但如若在朝核问题以及伊朗核问题等热点上取得突破,奥巴马政府肯定会有所得分。特别是面对即将于11 月举行的国会中期选举,奥巴马政府对华施压,一方面着眼于平息国内舆论,另一方面寄希望于求得中国合作以便在敏感问题上取得突破,可谓是两全其美之策。
9 t8 @' j, u+ }5 E 小打小闹不伤筋骨
+ w$ F( ~# n0 h" ^6 T 2010 年中美之间尽管从政治到经贸,甚至到军事领域都摩擦不断,但正如美国《外交政策》杂志网站刊文所言:“奥巴马政府对华政策的转折点已经出现,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国对中国政策本身发生改变。”
- H& X h8 V; A8 G 中美两国在经历了30 余年的磨合之后,已经形成了从政府到民间广泛而深入的多层次联系,当今中美之间的“小打小闹” 还未达到对中美整体关系“伤筋动骨”的程度。美国国务院的一位官员也指出,当今美国的态度也只是“提醒中国在未来相当长时间里美国仍旧将介入亚洲事务。” 美国“接触+ 遏制”的对华两手战略并未改变,因而中美关系仍可呈螺旋形上升。: h4 D, U/ N0 y, l
而对于中国而言,在经济崛起的大背景下,中国一方面要坚持原则,清晰界定核心利益,并坚持自身在关系本国核心利益问题上的既定立场;另一方面也要以冷静、务实的态度加强同美国沟通,争取稳步地解决现实问题。 (本文作者系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 k% z3 V% |4 E9 y0 G+ X9 E
新闻背景:中美关系“冰与火” 的历史怪圈 ^3 I" A5 t p. z. S% N7 Q4 f) J
熟悉中美交往史的人都不会否认中美关系中“冰火”怪圈的存在,一边是中美双方经贸往来如火如荼;另一面却是政治互动时好时坏,隔绝与交往共存,合作与斗争相伴。更有学者风趣地把中美关系的这种“时好时坏”比作夫妻间的“七年之痒”。6 A* I& S | S3 V* N
不过,“冰火两重天”也好,“七年之痒”也罢,描述的都是中美关系的表象,其背后的决定因素则是中美双边关系内在的复杂性。: l( A, ?+ H5 ~/ Q0 w, T4 `
对于中美关系,美方倾向于将其定性为“非敌非友”。恰如美国著名中国问题专家哈里·哈丁指出的:美国之所以对中美关系作此判断,原因在于中国“在国内事务中既不实行多元化,也不实行极权化;既进行富有意义的经济改革,又不完全采纳资本主义或放任自由的经济理论。” 而中方则更倾向于强调中美关系的“两面性”,即双方在国际、地区和双边事务中既有对话与合作,也有分歧和斗争。这种两面性将延续相当长时间。" _/ ?, ~- x4 @7 x
自中美关系正常化以来,中美间始终遵循着这样一种“接触- 摸底- 调整- 再接触”的模式。由此可见,中美关系的“两面性”既为双方提供了合作的空间,却又为双方的争吵埋下了伏笔,本轮中美双方的唇枪舌剑也可视为是这种复杂性的再次体现。蒋翊民 (世界新闻报)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