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N主播笑中国白花钱:国家形象片美国没人看
阅读[5187] 回复[0] 打印 | 收藏
字体大小: 小 | 大
 
|
CNN主播笑中国白花钱:国家形象片美国没人看
CNN主播笑中国白花钱:国家形象片美国没人看 多维
+ b/ f$ s! R- @+ X
+ c( C/ R p9 B+ ^: S4 b8 [9 x3 B3 e3 |/ h. n, C
针对中国在美国推出国家形象宣传片,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知名主播,近年两度采访中国总理温家宝的扎卡里亚(Fareed Zakaria)认为,这样的电视片恐怕不符合美国电视观众的收看习惯。中国应该做的,是鼓励胡锦涛、温家宝等国家高级官员多接受媒体采访,“只有这样才能把一个可信、客观的中国传递给世界。”
, V; X3 D9 b- C$ r, z% n0 ~" }, V @+ x& o- U5 t' C, P( _5 Y
由中国政府筹拍的《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1月17日开始在美国纽约时报广场首播,CNN也从同日起分时段陆续播放。日前,扎卡里亚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国家宣传片的想法不是中国独创,美国也尝试过,但结果一团糟。9&#·11以后,小布什政府曾决定出资向中东国家宣传美国,片子讲述住在美国的中东人的幸福生活,以证明穆斯林人民在美国和其他种族和谐杂居。但一点效果也没有。
: d3 Z4 C+ X3 R: Q8 h) W: z
. B0 t$ c, o% N! d “因为传播环境变了。如果是在1940年代,传播渠道非常少,你可以去拍一个宣传片,找到与受众匹配的传播渠道,比如电影院,然后播放。” 扎卡里亚说,“现在市场上有百万种传播渠道,挑战是如何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国家宣传片不会引起观众的兴趣。回顾过去十年,我想不出一个国家宣传片成功的例子。”8 _" @# f9 f) ~: w, a' h! K
5 b' Y5 L7 n/ w! Y; c: r6 u! j
2009年,中国政府曾斥资在CNN播放《中国制造》宣传片。扎卡里亚说,他本人没有看过,也很少美国人看过,美国电视观众要看的是《美国偶像》(一档美国大众歌手选秀节目)。
( A- H2 ?/ P/ I' ?: S, b/ I% @* [6 ?% j2 `
扎卡里亚表示,西方对中国的误解很多,以往认为中国很穷,现在又以为中国很富。这里最大误解在于这里的人们觉得中国是一个孤立的怪物,就像一个巨大机器,以超快速度运转着。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中国官员不跟西方媒体接触。所以西方看中国政府,就如一个大黑匣子。
% t4 `! r+ }) Z# b% L* D* A) h0 x, \) o+ U5 c( |0 W# C8 C8 Y: C
针对中国政府如何改善国家和国民在外国的形象,扎卡里亚认为,真正有效的传播是让胡锦涛、温家宝、外交部长、央行行长出来接受采访。& Q8 E/ K3 r+ l" f( e% Q7 [; m8 R
4 `- e) H8 t6 h7 o% R; g “最重要是要开放,全面接触。开放的意思是让美国人听到各个层面的中国人的声音。全面的意思是不仅是政府官员接触,人与人之间,包括商人之间、媒体之间也要加大接触。这样做了,中国就是一个更容易令人理解的国家。” 扎卡里亚说。: n6 ]- M0 X/ r" k, ~+ f% F
# @9 G5 j- C' Q: Y: T( X 另外,扎卡里亚还首次透露了采访温家宝的细节。2008年第一次是中国政府主动邀请,两年后的第二次机会是他自己争取的。扎卡里亚肯定温家宝在鲜与媒体打交道的中国政治家中脱颖而出,接受西方媒体采访的行动。
9 Y+ Z/ R. _ z1 J: o/ [, f" v) L! B' M+ v
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访美前夕接受美国《华尔街日报》和《华盛顿邮报》联合书面采访,未回答刘晓波、中国黑客攻击、军力扩张等三条敏感问题不同,据扎卡里亚透露,温家宝对访谈十分坦诚,两次都愿意回答所有问题。% w, G+ _. h' U5 t' T6 a
3 B: r/ V9 ?. G9 l 扎卡里亚表示,采访温家宝颇费周折,跟好多部门打交道,让他见识了中国的复杂。“参与安排采访的官员太多,级别太高。”扎卡里亚说,“我想原因是中国高级官员不习惯接受西方知名媒体采访,因为他们知道这些人将畅所欲言地提任何问题。官员们表现得紧张,我们跟外交部花了好几个小时谈判采访细节。”5 N$ `9 q8 ^6 q8 p) Z9 \
- P( ^4 p- h" v; Z) A ?
“这是中国特色。中国官员在处理经济问题上信心十足,但是做一个公开媒体采访,就紧张。我想原因在于他们不经常做采访,因此我希望他们多做。因为他们非常聪明,语言表达能力强。”扎卡里亚说,“多做媒体采访对中国有好处。如果外界多听听中国的立场,对中国只有好处。而且应该定时做。以采访的形式,比通过发布通告或者正式演讲要有效的多。” |
|
|
|
|